東方證券發(fā)表觀點稱:如何理解實體經濟債務周期與銀行體系風險周期的關系?實體經濟的債務對應銀行的資產,信用擴張是資金從銀行流向實體經濟,風險暴露則是實體經濟發(fā)生債務風險,然后傳導至銀行體系。
2008年后經濟增速中樞下移,投資驅動增長的模式下,過剩產能逐漸積累,2013-2018年銀行業(yè)經歷一輪對公傳統(tǒng)產能不良周期。投資驅動增長的模式下,2009年、2012-2014年宏觀杠桿率兩度上行,企業(yè)部門為加杠桿主力,基建、地產鏈上游行業(yè)產能過剩較為嚴重,投資回報率無法覆蓋債務成本,風險逐漸暴露,對應銀行以制造業(yè)、批發(fā)和零售業(yè)為代表的對公不良率的上行。供給側改革化解過剩產能,棚改貨幣化刺激新需求,本輪不良周期到2018年基本見頂。
2016年新一輪地產周期啟動,2021年前后對公房地產風險集中暴露,2022年起居民部門不良生成壓力逐漸顯現(xiàn),而政府部門化債貫穿其間。棚改貨幣化提速帶來新一輪地產周期,居民和政府部門更多承接杠桿。2020下半年“三道紅線”收緊房企融資,對公房地產風險集中暴露,到2023年基本企穩(wěn);政府部門在保持基建投資力度的同時開展多輪化債,呵護風險預期的平穩(wěn);居民部門杠桿率經歷一輪顯著上行后,隨著收入和資產價格預期的走弱,2022年起風險生成壓力逐漸顯現(xiàn)。
如何看待當前債務周期下的銀行資產質量?1、居民部門風險仍在演繹,但判斷銀行資產質量壓力有望好于此前周期。1)居民部門貸款具有小額分散特征,對銀行報表造成集中沖擊的可能性較小。2)按揭、經營貸抵質押率較高,并且清收的確定性較有保證。3)從監(jiān)管態(tài)度來看,當前政策更注重呵護資產質量而不是降杠桿,房地產、小微、消費領域融資利好政策陸續(xù)出臺,風險暴露有望更為平滑。4)更長期來看,居民部門風險的見頂有賴于宏觀經濟的企穩(wěn)回升以及收入預期的改善。
2、不良水平:上市銀行不良率整體穩(wěn)中有降,不良認定相比于階段三仍有一定缺口。2021年以來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關注率和不良生成率均穩(wěn)中有降,但城農商行不良生成壓力偏大;結合資產分類三階段數(shù)據(jù),截至2024年末,上市銀行隱含不良率約5bp,股份行、中西部或弱資質區(qū)域城農商行潛在資產質量壓力或仍較大。
3、撥備水平:信用成本下行反哺利潤,撥備安全墊依然較厚。近年上市銀行信用成本持續(xù)下行,截至2024年末基本覆蓋不良生成,城農商行減值計提力度下降較快,對應撥備指標的回落,但截至202025年第一季度,上市銀行撥備覆蓋率、撥貸比分別為238%、2.93%,安全墊依然較厚。結合三階段數(shù)據(jù)來看,股份行、部分城商行階段三貸款撥備覆蓋率同樣偏低,金融投資撥備則分化顯著,部分國有行和優(yōu)質城商行處于極高水平,意味著更強的撥備資源調配能力。
來源:財中社
來源:財中社
相關標簽:
Ai滾動快訊重要提示: 以上內容由AI根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自動生成,僅供參考、交流、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不希望您的內容在本站出現(xiàn),可發(fā)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lián)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平臺公開傳播使用本文內容。
樂居財經APP
?2017-2025 北京怡生樂居財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陽區(qū)西大望路甲22號院1號樓1層101內3層S3-01房間756號 100016
京ICP備2021030296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7973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