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港交所7月14日披露,湖南麥濟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 B(簡稱“麥濟生物”)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沖擊港股IPO,中金公司為獨家保薦人。
自2016年成立以來,麥濟生物已自主研發(fā)并建立一條由八款創(chuàng)新候選產品組成的管線。其最核心且進展最快的產品為MG - K10,已進入臨床三期,是一款長效抗IL - 4Rα抗體。后續(xù)管線還涉及TSLP抗體、MASP - 2抗體等。不過,除MG - K10外,公司進展最快的產品MG - 014僅處于臨床二期階段。顯然,麥濟生物要實現(xiàn)自身造血盈利,關鍵在于MG - K10的商業(yè)化情況。
值得注意的是,麥濟生物曾就IL - 4Rα相關專利與科創(chuàng)板上市公司三生國健有過訴訟糾紛。天眼查信息顯示,2018年立案,2020年民事判決的《三生國健藥業(yè)(上海)股份有限公司與上海麥濟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黨某等相關專利申請權權屬糾紛》一案中,上海知識產權法院認定名稱為“抗人白細胞介素 - 4受體α單克隆抗體、其制備方法和應用”的發(fā)明專利申請權歸三生國健所有。判決書顯示,涉案專利申請技術與三生國健的IL - 4R項目在多方面具有較強相關性,麥濟公司主張涉案專利申請技術系在受讓序列基礎上的人源化改造等意見不能成立。麥濟生物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成海及多位高管曾任職于三生國健。2018年麥濟生物完成MG - K10的分子驗證并開始流程開發(fā),彼時知識產權案件尚未結案,不過麥濟生物未在MG - K10產品的核心專利中列入上述侵權專利。
財務方面,目前麥濟生物尚未有產品獲批商業(yè)銷售,收入主要來自向第三方提供研發(fā)服務。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個月,麥濟生物分別虧損2.53億元、1.78億元、0.27億元,研究及開發(fā)開支分別為1.66億元、1.50億元、0.24億元。
從管線進展看,MG - K10是麥濟生物進展最快的后備產品,其商業(yè)化情況直接影響公司能否正向造血。但國內IL - 4Rα賽道競爭激烈,賽諾菲/再生元的度普利尤單抗2020年上市并納入醫(yī)保;康諾亞的司普奇拜單抗去年9月獲批成人中重度特應性皮炎,去年12月第二個適應癥獲批;今年7月8日,先聲藥業(yè)引進的樂德奇拜單抗注射液上市申請獲NMPA受理;荃信生物、智翔金泰等多家藥企產品均已進入III期臨床,預計2026 - 2027年將密集上市。
為應對競爭,沒有商業(yè)化經驗的麥濟生物于今年1月與康哲藥業(yè)集團簽訂合作協(xié)議,授予其MG - K10的獨家商業(yè)化權利。不過,康哲藥業(yè)受集采影響,2024年營業(yè)額下降6.8%,若全按藥品銷售收入計算則下降9.0%??嫡芩帢I(yè)表示正逐步克服轉型陣痛,站在轉折時刻,MG - K10未來的商業(yè)化情況還有待觀察。
2016年至2025年,麥濟生物完成了多輪融資和股權轉讓。2025年7月,麥濟生物最新完成一輪融資,募集資金約2.6億元,此輪投后估值為26.4億元。截至最后實際可行日期,張成海通過直接持股及麥康克持股,可行使公司約42.65%的投票權,張成海及麥康克將被視為一組控股股東。此外,張成海從2023年到2024年年薪猛漲超過3倍,2023年薪酬總額為546.9萬元,2024年則為1808萬元。
相關標簽:
Ai滾動快訊重要提示: 以上內容由AI根據(jù)公開數(shù)據(jù)自動生成,僅供參考、交流、學習,不構成投資建議。如不希望您的內容在本站出現(xiàn),可發(fā)郵件至ljcj@leju.com或點擊【聯(lián)系客服】要求撤下。未經允許,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在任何平臺公開傳播使用本文內容。
樂居財經APP
?2017-2025 北京怡生樂居財經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北京市朝陽區(qū)西大望路甲22號院1號樓1層101內3層S3-01房間756號 100016
京ICP備2021030296號-2京公網安備 11010502047973號